对于当前经济,央行认定居民收入预期不稳,消费恢复还需时间,民间投资信心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部分行业存在生产线外迁现象,地方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内需约束及外需的结构性压力呈现的客观情况要求货币政策继续保持适度偏宽,加大对实体的支持力度。虽然在通胀整体处于周期底部并有望触底回升的条件下,就宏观面来说是积极信息,它对应着名义增长的回升,但经济仍需货币政策的有效支撑。
央行对于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与结构性功能定位,意味着在降息之后,后续货币政策空间包括进一步的降准、降LPR、调降存量房贷利率等总量宽松操作,同时也包括增加结构性工具支持小微、科创与绿色等。最近两次结构性降息都意在逆周期调节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后续两大工作重点一是保持利率合理适度,降低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成本;二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为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地方以长期限低息债务置换高息短期限债务。对于近期汇率波动比较大的情况,政策要求加强预期管理、加强跨境宏观审慎管理、调整外汇风险准备金以及存款准备金率、增加逆周期因子的使用,以保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二季度新发放贷款利率、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均创下有数据统计以来的低位值,其政策意图都是降低成本帮助改善需求。对于房地产行业持支持平稳运行态度,稳地产的重要性提升,对应后续应会有更进一步的政策支持。
7月财政收入同比仍处于负增长区间,与经济弱走势一致,但降幅有所收窄。财政支出受收入低迷影响同样弱势,但教育、社保就业、环境保护等领域表现较强。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工作是未来的政策重心,后续一揽子化债政策增量的实现,将在短期缓解偿债付息的分流效应、增加显隐性债务的安全边际,释放财政的逆周期空间,为明年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创造有利条件;而中期将有助于优化地方政府资产负债结构、扩大地方在合意方向上的杠杆空间、保证未来增长过程中轻装上阵。
不良资产逆周期特性带来独特的投资价值,金融机构产生的不良资产需及时剥离并得到清收处置,以化解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承压的风险。加之目前宏观经济低位运行,企业债务违约事件不断增加,不良资产规模急剧上升,不良资产逆周期的处置需求日益旺盛。当下处于经济下行区间,俗话说风浪越大鱼越贵,就当下的债务和风险,正是不良资产处置行业的投资窗口期。
不良资产处置机构可通过专业手段对被市场淘汰的企业进行价值发现和价值重构,盘活从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剔除的坏账,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化解风险,推动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深挖不良资产蓝海市场,不良资产是具有潜在金融价值的资产。不良资产处置是盘活存量资产的过程,不良资产离开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后会进入专业处置机构,通过有效的并购重组,挖掘和提升资产的使用价值,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提升经济活力。不良资产处置机构针对目标企业灵活运用债务重组、证券化、债转股等在内的多种不良资产处置方式,重建企业商业模式,或对标的企业进行经营转型,开拓新的市场、客户及业务等增值运作方式,重塑企业内在价值。相较权益类资产,不良资产在当下经济环境中更具投资价值。机构在对不良资产进行处置时,涉及到法务、审计、税务、司法等多个专业领域,因此处置机构需在行业内有深厚的沉淀,有很高的准入门槛。
不良资产作为一种特殊资产,极具投资价值。未来5-10年,将是不良资产行业进一步发展的黄金时期。
本文来源:【中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