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中润观察】不良资产股权资产管理包括计划管理、授权管理、行权管理等内容;央行引导实际放贷利率下行、稳预期、稳增长

更新日期:2023年7月24日 大字 小字
分享至:

5月可选消费和工业有所改善好转,制造业投资、整体消费基础持平,经济呈现初步筑底走势,但受地产继续走弱拖累,经济中枢值仍然偏低。5月工业增加值环比和两年内的复合增长率低位改善,以汽车、智能手机消费为代表的可选消费增速也出现好转。固定资产投资相对偏弱,分化较为明显,地产投资低于前值是拖累因素,制造业基本持平,基建投资则高于前值起到支撑作用。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医疗仪器设备、电子及通信设备、仪器仪表制造业仍是引领投资高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地产销售、新开工、竣工面积、资金来源等主要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成为拖累经济的主要原因。

5月新增社融受实体信贷、政府债券、企业债券同比少增影响大幅回落,低于市场平均预期,叠加M2基数升高,5月M2同比增速放缓。短期地产销售不振、企业预期偏弱去库存、出口放缓等对应的总需求不足是拖累实体信贷大幅回落的主要原因,也进一步推动代表货币活性的M1同比增长放缓;而1季度信贷冲量较快增长,部分透支2季度增量,带动5月信贷供给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在居民理财资产收益率较之前回落情况下,居民提前还贷降低杠杆意愿增强,带动部门短期和长期贷款都处于低位。企业部门中长期新增贷款继续处于高位,一定程度上压低了企业中长期债券的发行。国债发行节奏放缓及去年同期政府债券基数偏高,使得5月政府债券发行量回落,随着今年3季度后新的专项债额度下发,及去年基础走低,政府债券发行会有所改观。偏弱的社融数据进一步验证了当前总需求存在不足的问题,叠加经济羸弱筑底,尤其是地产销售和投资单月依旧走弱,政策应积极应对经济基本面预期放缓并打开政策预期空间。目前央行下调OMO利率和MLF利率,已经释放出引导实际放贷利率下行、稳预期、稳增长的信号。后续5年期LPR利率大概率会对应下调,配合地方因城施策促进地产销售企稳。


不良资产股权资产管理,股权资产主要包括直接收购的不良股权、债权转股权、不良资产追加投资、重组问题机构和问题资产中涉及的追加投资、处置不良资产形成的股权(置换及以股抵债)等形成的持有公司制企业法人实体的股权和特殊目的实体的份额等,其本质是按照持股比例分享收益并承担风险,股权资产管理的目标是实现股权价值保值增值。股权资产管理的内容主要有计划管理、授权管理、行权管理等。
计划管理,资产处置机构通过不良资产处置形成的股权资产一般属于阶段性持股。持股比例一般不高,持有时间一般不超过5年,需要根据业务发展战略、风险控制水平、内控能力及资金来源状况,制定股权投资计划,确定持股的规模和增速,对持有股权作出明确的持有及退出计划。
授权管理,资产处置机构要建立股权管理授权制度,根据持股比例向持股企业派出股东代表、董事、监事、高管等人员,参与企业重大决策,定期对派出人员的履职情况进行考核和监督,派出人员需定期总结报告其在企业中的工作情况。
行权管理,资产处置机构要按照持股企业章程约定,参与持股企业重大经营事项的决策,包括但不限于对外大额负债、对外投资、合作、担保、股权变动、实际控制人及管理层变动、资产重组等。应按照内部决策权限,对于持股企业须决策的事项,应先实施内部审批,然后通过股东代表、派驻董事等
行使示决行权。日常监测,资产处置机构要密切关注持股企业资产负债、生产经营和关联交易等重大事项及其变化。要定期收集持股企业财务信息,如半年度、年度财务报表;时建立更新股权项目;定期对持股企业进行走访、检查;定期对股权价值进行评估,确认股权价值增值情况;定期评估股权资产存在的风险隐患,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及股权资产处置建议。
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与债权资产比较,股权资产的市场风险相对较大。除需关注持股企业经营问题可能导致股权价值损失风险外,资产处置机构还要关注持股企业带来的风险传染,如持股企业发生群体性事件、被媒体负面报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或遭受自然灾害等。需建立股权资产重大风险报告制度,持股企业发生重大风险事件时,派驻人员或股权资产管理单位应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报告。特别对重大生产事故、涉及刑事案件等预计会对股权资产价值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情况,要及时报告。
本文来源:【中润观察】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