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拟扩大不良贷款转让试点提升资产处置效率

更新日期:2024年9月14日 大字 小字
分享至:

8月经济放缓特征较为明显,景气度处于偏弱状态,服务业较制造业和建筑业表现好。需求和供给均有调整,但需求端依旧是内需约束压力较大。内需消费也未有显著好转迹象,外需出口订单则相对平稳,8月集装箱数据显示出口亦大致稳定。8月地产环比走弱房建投资延续低迷,在拖累房屋建筑业指标同时,还对上下游行业需求预期存在传递效应,叠加全球定价大宗商品价格明显调整,使得企业对原材料补库存存在观望态度。企业融资环境呈现低位企稳态势,央行要求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或有助于融资环境触底回升。

8月消费价格好于工业价格,预计对应同期CPI大概率好于PPI。8月后半月全球定价、国内定价大宗品均呈企稳趋势,工业价格调整有望在新一轮增量政策出台后逐步修复,但其恢复斜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逆周期政策的节奏和力度。今年以来地产、地方政府投资及居民消费拖累经济,出口修复、设备类投资高增,以及中央基建项目投资维持高增速则托底经济。但从数据看,当前经济症结依旧是需求不足导致,需求不足会影响价格,并进一步影响名义GDP增速,需要一轮“稳增长”的举措配合才能实现经济目标。因此,在优化和约束总供给上,需要在鼓励优势产能同时,畅通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提高产能利用率。

此外,在扩大需求上,关注中央政策推动服务业发展,把服务消费作为消费扩容升级的重要抓手;前期确定的财政资金加快落地对于基建、设备更新等领域的影响;央行支持性货币政策,尤其是一轮信贷上行脉冲可以对三四季度经济发展提供积极支撑;地产政策扩大资源收储、对一线城市进一步放松等,是否会对于地产在金九银十传统旺季下有新一轮启动。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了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8632号建议的答复。答复中提到,金融监管总局计划与财政部综合考虑不良贷款转让试点情况、相关企业展业情况、高风险机构及不良贷款转让处置需求等因素,研究出台有关制度,扩大试点范围或推进试点政策常态化实施,助力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拓展不良资产处置渠道和处置方式。


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有限公司发布的已开立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账户机构统计情况显示,截至8月26日,已有951家机构(含分支机构)开立了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账户。

这一措施被认为有助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更有效地管理和处置不良资产,进而提高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性。通过扩大试点范围,可以为更多机构提供市场化处置不良贷款的机会,这不仅丰富了不良资产的处置手段,也有助于加快资产流转,盘活存量资产,以及风险处置和压降。


7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423.8万亿元,同比增长7%;保险业总资产是33.9万亿元,较年初增长7.7%。

资产质量保持稳定,不良贷款率稳中有降。今年以来,信用风险总体可控,7月末,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为1.61%,比去年同期低0.08个百分点。不良资产处置力度也进一步加大,今年上半年银行处置不良资产1.4万亿元。


风险抵补稳中有增。7月末,银行贷款拨备覆盖率是216.7%,也就是说贷款损失准备是不良贷款的2倍多。同时,上半年末,银行资本充足率是15.53%,保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和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是195.5%、132.4%,银行和保险机构抵御风险的“弹药”还是非常充足的。

流动性稳中向好。银行两个主要的流动性指标,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例,都符合监管要求。所以,当前我国银行业是稳中向好、风险可控,主要的经营指标和监管指标都处于健康合理区间。

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金融供给持续增加,更加精准高效。


本文来源深圳国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