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中润观察】不良资产规模约20万亿,2024迎重大发展机遇!

更新日期:2024年5月13日 大字 小字
分享至:

2024年4月战略性新兴产业采购经理人指数(EPMI)环比回落1.8个点,其回落幅度则好于过去两年的同期水平。7大细分新兴产业中,位于景气扩张的行业个数为5个,环比减少1个,生物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均保持较强的景气度。4月产品出口和订货指标均较3月有不同程度走低,需求端弱于生产端。购进价格环比上行超过销售价格上行幅度,使得企业利润指标有所下行。4月EPMI指标总体表现出生产强于订单,产需比例偏高,行业供求结构对市场定价预期可能存在一定影响的特征,但加强重点行业统筹布局和投资引导, 防止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政策方向已经确定,会有效助力供给侧政策落地。4月新产业环比并未超季节性,及从先验规律看,虽然同为工业旺季,但4月一般弱于3月水平,因此4月PMI可能出现属于正常波动的适度下修。

1季度公共财政收入整体偏弱,在地产仍处于底部、土地市场承压的背景下,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进度慢于过去3年的平均水平。1季度服务类消费活跃度高,先进制造业发展迅速带动文旅消费、先进制造业等行业税收增长较快。1万亿元增发国债资金已在2月全部提前下达地方,3月支出并无增发国债支撑,新增专项债发行节奏超预期放缓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3月当月财政支出,使得1季度财政支出进度持平于过去三年均值水平。

后续财政将会把更多新能源、新基建、新产业领域纳入专项债券投向领域,与特别国债协同发力有望带动投资增长。此外,所有增发国债项目于今年6月底前开工建设,会推动2季度基建实物工作量逐步形成,以及下半年新增专项债加快发行节奏、特别国债落地,应该会对基建投资形成超季节性推动。

“中国不良资产行业从2023年开始进入第三个生命周期,不良资产行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就资产供应来看,到2025年市场上约有20万亿金融不良资产需要处置,占银行贷款余额10%左右。

什么人会买不良资产

投资者之所以在购买了不良资产后能有赢利空间,主要原因是其掌握了原债权人不具备的信息、技能和人脉。掌握一定技能和拥有一定人脉的人士,就有可能是特定不良资产包的潜在买家。

了解哪些人士是不良资产的潜在买家,对于卖方,一方面有助于寻找挖掘客户,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洞悉对方的目的而掌握定价、还价、议价的主动权;对于买方,一方面可谋求合作伙伴,另一方面在自身无法推进项目时也可寻找、挖掘下家承接(从而脱身);对于律师或中介机构,可识别、选择客户,向其游说及推荐项目,从中寻找合作分成或提供专业服务的机会。

能巧妙击破“不对称信息”

能掌握原债权人不具备的信息,那么处置不良资产的时候就有主动权。总的来说,购买主体掌握的不对称信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掌握政府信息。部分人士有办法提前知道政府如征地、拆迁、改造、道路规划、功能规划调整、行政区域调整、收回闲置用地等信息,而且也获悉哪些人(单位)会从中获得补偿或获利。当该等人士知道上述(获利)人有拖欠债务时,就会想办法购买相应债权,之后申请法院冻结、截留以受偿。

其次是提前知道某宗案件信息。例如:刑事案件将终结,赃物会发还受害人;或被查控财物不属于赃物需退回关联人;相关纠纷案件的症结已获解决,涉案财物可处理;确权诉讼、债权追偿等案件的判决结果且该结果有利于某一当事人。当该等人士知道上述受益人有拖欠债务时,就会想办法购买相应债权。

掌握债务人隐匿财产的人,购买债权后通过申请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或强制执行措施查控债务人财产,逼迫后者主动还债或通过司法处置将财产变现或抵债。该等人士的主要目的是受偿,赚取差额利润。

2024新政策解读

随着《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资本办法》)于2024年1月1日正式实施,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监管体系迎来了新的变革。

这一政策的核心在于规范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降低金融风险。而不良资产处置行业作为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一政策的影响。


提高个贷授信门槛塑造良好借贷习惯

对于个人用户,《资本办法》明确了商业银行对个人风险暴露的风险权重。对符合标准的合格交易者的信用卡个人循环风险暴露的风险权重为45%。同时,要求金融机构的“可随时无条件撤销的贷款承诺”的信用转换系数为10%,未使用的个人循环贷款授信额度,需要计算风险加权资产。这里主要涉及循环类的个人贷款,包括:循环额度的线下贷款、线上自营贷、联合贷等。

作为逆经济周期行业,不良资产投资行业备受关注。伴随着经济下行,部分行业、企业步入调整期;而国家正不断完善不良资产行业政策,2024年不良资产行业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文来源: 不良资产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