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资产市场关系到金融风险的化解,乃至国家的金融安全。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下,我国金融业发展面临挑战和多重潜在风险,各方未雨绸缪积极应对。
在不良资产市场,如今呈现出“4+2+N”的格局,四大AMC仍占主体地位,地方AMC快速发展,民营不良资产机构积极参与。在市场参与主体增多的环境下,不良资产市场今年以来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01
中国信达金融机构业务部总经理彭朗辉此前在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称,上半年,从不良资产的供给主体看,大型银行在新出表的交易里占比有所下降,股份制银行和地方银行占比有所上升。
从地区来看,长三角、珠三角占比有所下降,环渤海地区、西南地区占比有所上升。从债务企业的分布状况看,以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为主,建筑业和房地产企业的比重略有增长,这基本上与银行业的不良率吻合。
不良资产市场主体的增多,地方AMC队伍的壮大,民营资本的加入,增加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在经历了去年高价抢包导致不良资产包价格上涨之后,当前市场已经恢复平静。
2
在不良资产处置端,采用综合手段实现资产价值的最大提升,已是当前市场的共识。
刘波表示,在不良资产处置方式上,运用的工具也日益丰富,资产证券化收益权的转让、债转股、并购重组、“互联网+”等各类创新型的处置手段层出不穷,处置效率也显著提高。
今年5月30日,四大AMC中的两家——中国信达资产、中国长城资产,携手阿里巴巴在杭州举办特殊资产交易会。该交易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联网模式,提升包含不良资产在内的特殊资产处置环节效率,探寻互联网时代下全新特殊资产处置生态系统。会上,中国长城资产推出了近2000项资产,债权(资产)总额超过1500亿元。
四大AMC与地方AMC加强沟通,实现共赢。7月5日,中国东方与49家地方AMC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向不良资产同业发起《中国不良资产行业发展倡议书》,并发起筹建AMC发展50人论坛,共享不良资产处置优势,推动良好行业生态圈的形成,推动不良资产行业逐步迈向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发挥其独特作用,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
3
根据银保监会的数据测算,不良贷款率和关注类贷款占比一增一降。今年上半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增长2514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1278亿元;不良贷款率1.86%,比年初增加0.12个百分点。而关注类贷款余额较年初仅增加149亿元,关注类贷款占比为3.26%,较年初下降0.23个百分点,已经连续7个季度出现下降。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不良率反弹主要是受到不良率认定趋严和商业银行核销进度放缓等因素影响。二季度,监管部门要求商业银行将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计入不良贷款,这一举措直接推动部分原先计入关注类贷款的逾期贷款重新归类至不良,并使二季度关注类贷款余额出现明显下降。其中,二季度关注类贷款余额较上季末下降468亿元,关注类贷款占比较上季末下降0.16个百分点。
该报告强调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有望保持总体稳定,部分领域仍需加以关注。首先,债券违约增加可能引起的风险传导需要警惕。2018年以来,影子银行等非信贷融资渠道持续收紧,表内承接表外融资需求压力不断增加、资金面整体趋紧,企业层面的资金相对紧张,推动债券违约规模上升明显。未来一段时间,如果信用债违约数量继续上行,可能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其次,融资渠道持续全面从紧,部分房企可能会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再次,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债务风险需加以关注。
报告同时强调,虽然面临压力,但一系列内外部因素也将有助于商业银行保持资产质量的稳定。预计2018年,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持续下行的可能性不大,全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仍会维持在1.7%至1.9%的水平,难以出现大幅上升。
文章自:中国金融新闻网
如果觉得本文有深度,独享不如转发分享......